“人生得意須盡歡,莫使金樽空對月”。在中國有著無酒不成席,無酒不成宴的說法,聚會都喜歡“小酌”兩杯,至于最后會不會有人“酌”到桌子底下去了,不太好說。
在酒桌上,我們總會遇到兩類人:一類人,一杯酒下肚,臉色刷的一下就變紅。另一類人,臉色越喝越白,但當這兩類人碰在一起勸酒詞竟出奇的一致……

了解產(chǎn)品詳情,點擊此圖片↑
那到底是臉紅的人能喝,還是臉白的人更能喝呢?
這顯然不能看誰在桌子底下躺著更舒服,還得從酒精代謝說起。
酒精進入人體后,主要會經(jīng)歷三個代謝過程:
第一步,乙醇被代謝成乙醛;
第二步,乙醛被代謝成乙酸;
第三步,乙酸被代謝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泄掉。
因為第三步代謝過程非常簡單,不用太關(guān)注。影響酒精在身體里代謝的,主要是前兩步。
在這前兩步中,起關(guān)鍵作用的是:
第一步中發(fā)揮作用的“乙醇脫氫酶”——負責把乙醇分解成乙醛;
第二步中發(fā)揮作用的“乙醛脫氫酶”——負責把乙醛分解成乙酸。
人的酒量,基本就是由這個人體內(nèi)這兩種酶的活性決定的。

關(guān)于喝酒臉紅這件事
有人說“喝酒臉紅是因為酒精分解比較差”,其實不是這樣的,喝酒臉紅恰恰是因為酒精分解得“太快”,后續(xù)的乙醛分解速度已經(jīng)跟不上了,導致酒精分解產(chǎn)生的乙醛被堆積在體內(nèi)。
而導致酒精分解比乙醛分解速度快的原因,可能是分解乙醇的酶太強大,也可能是分解乙醛的酶太弱小。
乙醛這種東西會直接刺激人的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,擴張血管,導致臉色通紅。
所以,很遺憾,喝酒臉紅,跟能不能喝酒是兩回事。
喝酒臉紅的人,只要喝一點兒酒,體內(nèi)就開始堆積有毒的乙醛,導致人渾身難受,所以往往酒量是非常的“弱雞”。也是我們喝酒中的弱勢群體,更應該被我們“保護”。
所以,勸酒時,還請放過那些喝酒臉紅的人吧……
這么說喝酒臉白的人更能喝了?
也并不是這樣,喝酒臉白的人其實更悲劇一些,他們不但體內(nèi)分解乙醛的酶太弱,連第一步分解酒精的酶也很弱。
喝酒臉白的人,酒精讓他們“爽”的同時,大量酒精進入血液,身體的毛細血管會收縮,血液大量向身體內(nèi)部核心區(qū)域集中。
這些人會一邊喝、一邊變白、一邊爽,看起來好像酒量非常好,不過一旦體液中酒精濃度達到并超過了0.1%,這些喝酒臉白的人就會“突然不行了”,可能會直接醉倒昏迷。而且這個時候,他們也很容易出現(xiàn)急性酒精中毒。
所以,勸酒時,也請放過那些連酒精都沒法好好分解的“白臉人”吧……

那究竟什么樣的人酒量大?
真正的人中酒仙、酒鬼中的戰(zhàn)斗機,是那些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雙強的人。他們整條酒精代謝鏈通常無比順暢。
所以酒量這東西,靠練是練不出來的。讓那些一喝酒就臉紅或臉白的人練喝酒,簡直就是在讓他們不斷受罪。
那么“天賦異稟”的這類人群有什么特征?
他們往往喝酒時滿頭大汗的,喝一兩杯就開始跑廁所“走腎”的人。
因為他們分解乙醇和乙醛的酶都非常強大,迅速把酒精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,隨著出汗和排尿都排出體外了。
小酌怡情,大飲傷身,不管哪一類人群我們都應該注意適量飲酒“喝好一點,喝少一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