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許多酒友發問醬香酒重陽下沙:下啥沙?咋下沙?為啥下?
01 何為“下沙”?
沙是茅臺醬香酒制造質料高粱的一種說法,由于茅臺鎮正宗醬酒的質料為紅纓子糯高粱。它顆粒小,豐滿,呈醬赤色,偶然的是,這與赤水河河沙的色彩十分相似,所以當地人都稱其為“沙”。醬香型白酒出產的榜首次投料稱為下沙。“下沙”就是指投進制酒的主料——高粱。

02 何為好“沙”?
在質料挑選上,正宗的醬酒會挑選茅臺地產的紅纓子糯高粱。這種高粱只在茅臺鎮特有的氣候,土壤及水分下栽培出產,其顆粒堅實豐滿,粒小皮厚,富含單寧,利于多次序蒸煮,出酒率高,由于這絕無僅有的質料,茅臺鎮醬酒才有了純粹的醬香味,也是其不行仿制的原因之一。

03 為何選在重陽?
由于赤水河谷夏日雨多,水土丟失形成水質欠好,且當地氣溫高達35至40度, 高糧淀粉含量高,如收堆、下窖升溫過猛,生酸起伏過大,不利于釀酒。到了陰歷九月,氣溫降至25度左右,赤水河水質是一年最好的時分,清澈見底,本地高粱也快老練,各種釀制環境具佳,故此刻開端下沙釀酒的榜首次序最為適合。

03 下沙流程
1.潑水堆積
下沙時先將破壞后高粱的潑上質料51%-52%的90℃以上的熱水(稱發糧水),潑水時邊潑邊拌,使質料吸水均勻。也可將水分分紅兩次潑入,每撥一次,翻拌三次。留意防止水的丟失,避免質料吸水缺乏。然后參加5-7%的母糟拌勻。

2.蒸糧(蒸生沙)
先在甑蓖上撒上一層稻殼,上甑選用見汽撒料,在1h內完結上甑使命,圓汽后蒸料2-3h,約有70%左右的質料蒸熟,即可出甑,不該過熟。出甑后再潑上80℃的熱水(量水),量水為質料量的12%。

3.攤涼
潑水后的生沙,經攤涼、散冷,并適量彌補因蒸騰而流失的水分。當品溫降低到32℃左右時,參加酒度為30%(V/V)上的尾酒7.5kg(約為下沙投料量的2%左右),拌勻。

4.堆集
當生沙料的品溫降到32℃左右時,參加大曲粉,加曲量控制在投料量的10%左右。加曲粉時應低撒揚勻,攪拌后收堆。待品溫上升到45-50℃時,可用手刺進堆內,當取出的酒醅具有甜美酒味時,即可入窖發酵。

5.入窖發酵
堆集后的生沙酒醅經拌勻,并撒上一層薄稻殼,最后用泥封窖4cm左右,發酵30-33天,發酵品溫改變在35-48℃之間。至此,下沙流程完結。

來源:梁公子說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