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白酒蒸餾工藝里,有一個專業術語“看酒摘花”。這名字寓意美好、非常的詩情畫意。最早是酒廠的釀酒師通過觀察蒸餾酒液流入容器里揚起的酒花,來判斷酒精度數、酒品質的高低。現在發展為酒民們在酒桌上“看花”,成為了判斷酒體品質的方式之一。有學者發現——酒齡、酒度、溫度、微量成分及量比的不同,貯存條件差異都會對酒花產生影響。

了解產品詳情,點擊此圖片↑
酒齡與酒花
以清香型固態發酵白酒為例,同一酒精度數酒齡越短,打起酒花后,面花越大,坐花時間相對越短(散花較快),且酒花不夠均勻。例如:53度半年酒齡的白酒,搖起酒花后呈現綠豆花,夾黃豆花至花生米花后散去。
當貯存時間越長,酒花則相對細小均勻,有堆花,且坐花時間長。例如:53度三年酒齡的白酒,搖其酒花后呈現綠豆花較均勻漸至黃豆花散去。這是因為陳年老酒分子間締合更好,表面張力更強。
酒精酒、純糧酒與酒花的關系
酒精勾兌酒面花較大、不夠均勻、坐花時間短(散花較快)。同一度數的純糧酒則坐花時間長,花子均勻且小。例如:55度純糧酒呈現綠豆花均勻,且有短暫堆花。酒精酒(2.8固液酒)則呈現綠豆花快至黃豆花、花生米花散去。酒花散開過程與狀態也值得觀察。
溫度與酒花的關系
同一款酒,在夏季與冬季表現的酒花狀態不同。夏季酒花較冬季大,沒有冬季坐花時間長,且冬季酒液比夏季掛杯較厚。溫度高時,面花較大,花子不夠均勻,坐花時間短;溫度低時,面花較小且均勻,有堆花現象,坐花時間長,里花持久。

微量成分與酒花的關系
酒液含有的己酸、戊酸、庚酸、亞油酸乙酯等物質對酒花大小,厚薄、坐花時間都有影響。特別是濃香型、醬香型、兼香型、藥香型等酒種所含微量物質較多,搖晃起來的酒花看起來會品質更好,但這并不表示一定優于其他香型白酒。
通過酒花判別酒質需要進行綜合對比,在排除添加劑影響的前提下,可通過對比酒花的大小,均勻程度、堆花狀態、坐花時間長短,酒花變化狀態來進行參考。